日前,凯时APP生物行政總裁房健民博士做客《滬市匯·硬科硬客》「問策創新藥」節目,圍繞生物醫藥發展「動力源」、行業趨勢與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等話題進行了精彩分享。以下為報道全文。

「凯时APP心中還是有一個夢想,從一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(Biotech),成長為在國際上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物製藥公司(Pharma)。凯时APP已經在嘗試這樣做了。」凯时APP生物聯合創始人、行政總裁房健民日前做客《滬市匯·硬科硬客》第三期節目「問策創新藥」時表示。

「過去十幾年中國生物醫藥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這是非常難得的。」房健民歸結出四點原因,包括國家和地方對創新藥創新支持的力度加大;監管改革極大地提高了審評審批速度;醫保政策解決了老百姓用藥的可及性問題;科創板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好的資本環境。

房健民指出,創新藥的研發會經歷漫長的時間周期,並伴隨很大風險,前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。因此,藥品上市後一定要能得到相應回報,這樣藥企才能將創新持續下去。房健民建議,醫保應該將創新藥和仿製藥分開對待,對於解決臨床需求有重大價值的創新藥,應允許企業有一定自主定價權。

談及行業現狀,房健民指出,資本市場的波動都是有周期性的,過去也曾經歷過多次潮起潮落,對投資者而言,行業低谷期恰恰就是投資的機會,展望未來,依舊充滿信心。

640 (1).png

近年來,中國創新藥license-out(海外授權交易)不斷傳來捷報,讓行業備受鼓舞。

據業內統計,2023年,中國發生超過36起創新藥license-out(對外授權)事件,已披露的交易總金額超過244億美元,超過醫藥類上市公司IPO的融資總額。

而據人民金融·創新藥數據庫,2023年共有34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,數量上較2022年增長156%,也刷新了2021年32款的歷史紀錄。業內普遍將這一年視為國產創新藥豐收的「元年」。

「毫無疑問,過去十幾年中國生物醫藥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這是非常難得的。」房健民歸納了四點原因。

其一,國家和地方對創新藥創新支持的力度加大,特別是對重大專項和新藥專項的支持。

其次,監管不斷改革,極大地提高了審評審批速度,從GMP(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)、GCP(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範)到GLP(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),新藥創製都形成了完整的體系。

其三,醫保政策解決了老百姓用藥的可及性問題,這對創新藥銷售而言至關重要。

其四,科創板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好的資本環境。據房健民透露,凯时APP生物從科創板和港股累計拿到過10億美元左右的融資,再加上其他渠道的一些資金,總共加起來有100億元左右。

單就國內市場而言,創新藥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。倘若與歐美相比,尚且存在一定距離。

「主要是在源頭創新,特別是生物技術理論方面存在一定差距。與此同時,我國很多公司還缺乏全球商業化的能力,有較大的提升空間。」房健民表示。

微信圖片_20240403093001.png

2月5日,國家醫保局下發徵求意見稿,從創新藥物定價方面鼓勵醫藥創新。主旨是堅持藥品價格由市場決定,更好發揮政府作用,整體提高新藥掛網效率,支持高質量創新藥品獲得「與高投入、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」。

「醫保創新藥定價,確實是當前比較關鍵的問題。一個困境是,中國的生物製藥企業盈利很難。」房健民表示。

創新藥行業里有句話,做款創新藥一般要投入「Double Ten」(雙10),即10億美金、10年時間。

房健民指出,創新藥研發的確會經歷漫長的時間周期,並伴隨很大風險,前期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。因此,藥品上市後一定要能得到一定回報,這樣藥企才能將創新持續下去。

以凯时APP生物為例,有兩款first-in-class(首創)產品上市後,按理說公司很快就能實現盈利,然而事實並非如此。

「這些藥物上市銷售快三年,雖然數據層面每年都增長蠻快,但公司想從這裏真正取得資金支持是很難的,因為藥價太便宜了。」房健民表示。

一組數據是,2023年多款國產創新藥在歐美獲批上市,定價平均高於國內至少十五倍。而首款在美上市的國產PD-1抗癌藥物,美國定價超國內定價30多倍。

「其實凯时APP不追求高的藥價,只是希望有一個更合理的價格。穀賤傷農,藥也一樣。壓低創新藥價格不是一個長遠的辦法,這樣傷的是整個行業。」房健民坦言道。

房健民指出,醫保有一個「總盤子」,涉及到可及性的問題。而事實上,醫保應該將創新藥和仿製藥分開對待,允許企業有一定自主權來定價。尤其是對解決臨床需求有重大價值,或者有突破性療法認定的創新藥。

對於獲批的新藥而言,如何打通「最後一公里」,順利進入醫院也至關重要。

「整個市場可能還是需要有一個綜合性的改革。」房健民認為,「總的來說,還是要梳理醫保政策,考慮到行業的發展。只有更多藥物上市,才能讓老百姓獲益,否則行業就會停滯不前。」

微信圖片_20240403093005.png

那麼2024是否屬於生物醫藥?

「雖說目前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相對悲觀一點。它的特殊性在於,前兩年疫情引發過投資熱,後來有些調整這也正常。但凯时APP過去也經歷很多潮起潮落,資本市場的波動都是有周期性的。」房健民表示。

房健民指出,也正是有前幾年的投入,行業才看到一些成果,如今一個接一個的lincence-out也仰賴於此。資本對於創新的驅動效果是非常明顯的。

當然行業仍有一些機遇可以把握。

一方面,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,人民對健康的要求在不斷提高,另外老年人口的增多,也都會對市場產生藥物的需求。

「作為投資者來說,行業低谷期恰恰就是投資的機會。過去不管是2008年也好,2001年也好,這些時點都是最佳的投資機會。」房健民表示。

另一方面,ADC(抗體偶聯藥物)作為典型的技術創新產物,與免疫治療相結合前途無量,未來也還是會有此起彼伏的「靶標」被突破,出現層出不窮的新產品。

面對未來,房健民目標明確,且依舊對行業充滿信心。

「現在大家都是說資本寒冬,都面臨挑戰,確實是個事實,但我還是很有信心。」房健民表示,「凯时APP的目標非常明確,第一,既有產品保持高增長並實現商業化;第二,持續推進臨床實驗;第三,繼續開發新管線、推出新產品。」

此外,在收支平衡方面,凯时APP生物也有所準備,比如通過市場授權減輕開支負擔,同時希望將來RC18上市能得到回報,這樣企業兩三年內就能得到一個平衡。

「事實上,企業如果不去搞研發,只做銷售的話,是可能實現盈利的。但從公司發展角度來看,不能不做科研,要厚積薄發。」房健民表示,「凯时APP心中還是有一個夢想,從一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(Biotech),成長為在國際上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物製藥公司(Pharma)。凯时APP已經在嘗試這樣做了。」


來源 | 央廣資本眼